1,285 | 4 | 17 |
下载次数 | 被引频次 | 阅读次数 |
作为经过高度加工的数据,国内生产总值(GDP)需要统一的标准进行核算。国民账户体系(SNA)虽然已成为现在各国进行GDP核算的国际标准,但是由于各国采用的基础统计数据不同,核算方法也存在差异,因此GDP数据仍然存在部分不可比。在利用各国GDP时,需要了解GDP指标存在的问题,如此才能够更准确地利用此指标对经济现象进行分析。本文通过梳理SNA2008中针对GDP核算的相关条款,从GDP概念的定义、核算范围、核算方法等方面探讨GDP核算存在的问题。为了让读者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相关问题,在援引SNA2008具体条款的同时,结合具体的事例及中日GDP核算的相关数据,做了展现。
Abstract:[1]都留重人:《经济学入门》,讲谈社,1976。
[2]联合国等编《2008年国民账户体系》,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、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所译,中国统计出版社,2012。
[3]许宪春:《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、改革和发展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》2009年第6期。
(1)参照SNA2008的第3.4节。
(2)参照SNA2008的第3.6、第3.7节。
(3)参照SNA2008的第2.115节。
(1)摘自SNA2008的第1.1节。
(1)卫星账户是在与主体系统保持一致性的同时,对政策方面重要领域相关的信息进行整合的核算。例如,环境·经济的综合核算卫星账户(SEEA:Satellite System for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Accounting),无偿劳动的货币评价、介护·保育卫星账户等。
(1)参照SNA2008的第10.31节、第10.32节。
(1)参照SNA2008的第10.43节、第10.45节。
(2)参照SNA2008的第10.177节。
基本信息:
DOI:
中图分类号:F222.33
引用信息:
[1]戴艳娟,李洁.国内生产总值(GDP)核算问题研究[J].政治经济学季刊,2021,4(01):189-219.
基金信息:
自然科学基金项目“低碳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碳排放转移传导路径及作用机制研究(71873021)的资助